大赛题目
奋斗不息,青春无悔
身处象牙塔,青年学子并非无忧无虑。比如,一边困惑于哪些课程用处更大,一边需要尽力提升绩点;又比如,评优过程或许有不尽如人意之处,但自己还是希望得到满意的结果;此外,通过临时抱佛脚拿到期末高分后,却依然难掩内心的落寞。
然而,离开校园,各种 “社会的毒打”或许还将接踵而至。一方面,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长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,但与此同时,劳动力市场长期苦于缺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大学生所学与现实需求存在脱节,这正是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根源所在。
其实,人的一生就像经营企业:如果销售假冒伪劣产品,迟早会有麻烦找上门;如果只关心眼前利益,结果往往会因小失大、得不偿失。勤奋和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资本:质量过硬、童叟无欺,金子终会发光。为此,做人的基本原则和处世的正确方针必不可少。或许,理想的状态是:年轻时埋头苦干、阳光豁达,但也老成持重、谨言慎行,中年时淡泊名利、敬畏规则,但也童心未泯、义薄云天。唯有此,一个人才能立大志、明大德、成大才、担大任,也能坚守政治品德、职业道德、社会公德、家庭美德。
子曰:“不患无位,患所以立。不患莫己知,求为可知也。”投机取巧、自欺欺人,下场可想而知。试想,人工智能(AI)的降维打击大势所趋,所以在学习实践性很强的英语课程时,是否应该着眼于有效提升听说读写译的实力,而非满足于各类考试过关就好?
“内卷”的问题古已有之。早在2200年前,韩非子就写道:“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,事力劳而供养薄,故民争,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。” 官方统计数字显示,2023年,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1158万人,为十年之最,同比增长高达82万人。
那么,我们该如何寻求突破?首先,大学生须告别“划水”,力争在未来的职场上不被轻易取代。其次,高校须强化教育服务意识,与时俱进,不遗余力让自家的“产品”成为就业市场上的“香饽饽”。最后,环球同此凉热,国际社会须牢记为人民谋福祉的初心。为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,各国应该捐弃前嫌,营造更有利于合作共赢的和谐环境。
*请不要机译题干,否则作品将不被采纳。
奖项设置
活动资讯